在惠州东平水北朱村的巷口,每当暮色四合,"鸭倒一切"湘菜馆的红灯笼与发光字便会亮起。玻璃橱窗里,厨师正挥舞着铁锅爆炒鸭血,浓酱香混着山椒的辛香随风飘散,总能勾住路人的脚步。这家店的主人唐用文,江湖人称"唐哥",正用31年的厨师生涯,续写着一只临武鸭的传奇。
一、16岁入行:从灶台学徒到行政总厨的蜕变
1992年,16岁的唐用文揣着对餐饮的懵懂憧憬,踏入了家乡湖南的一家小餐馆。最初的日子,他在洗碗池和切配台之间打转,手掌被菜刀磨出层层老茧,却始终记得第一天掌勺时的紧张——那是道最简单的青椒炒蛋,鸡蛋下锅时溅起的热油在手臂上烫出泡,却换来师傅一句"油温和火候差了三分"。
回忆起学徒时光,唐哥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锅柄:"打杂三个月,练了半年切工。师傅说,刀工是厨师的门面,一块姜要能切出七种形状,一根萝卜要雕出花来。"为了练颠锅,他在铁锅里装满沙子,每天举着十斤重的炒勺来回翻炒,三个月下来,竟能单手托起装满沸水的铁锅。
从砧板学徒到灶台师傅,唐用文用了五年时间。2000年,他迎来人生第一个重要转折——成为长沙某星级酒店的厨师长。这时的他早已不是当年只会炒菜的小伙,而是能统筹整个后厨的管理者:"从食材采购到菜单设计,从火候把控到人员调度,每个环节都像一盘棋,得算出三步之外。"也就是在这段时间,他第一次遇见了临武鸭——这种有着"勾嘴鸭"俗称的麻鸭,肉质细嫩、脂肪均匀,让他惊觉"原来鸭子可以做得这么有层次"。
二、与湘菜大师的邂逅:当专注遇上传承
2015年,唐用文的厨师生涯迎来关键转折点。经业内朋友引荐,他有幸拜入湘菜大师罗权门下。罗权大师是湘菜界的泰斗,尤其擅长将传统技法与食材特性结合,初见唐哥时,便被他案头上密密麻麻的笔记打动——那是二十年来他记录的每道菜的油温、火候、调味比例,甚至包括不同季节临武鸭的肉质变化。
"罗权大师第一次教我做血鸭时,特意带我去临武县的鸭棚。"唐哥回忆道,"他说,好的食材要从源头了解。临武鸭喝的是山泉水,吃的是野生鱼虾,生长期必须控制在180天,这样的鸭肉才有'嚼劲而不柴,肥而不腻'的口感。"在大师的指导下,他开始研究鸭血的凝固原理:"原来新鲜鸭血要在38℃的温水中自然凝结,加早了会老,加晚了会散,这中间的火候全靠手感。"
跟随罗权大师学习的三年,唐用文仿佛打开了新的大门。从传统湘菜的"色、香、味、形"到现代餐饮的营养搭配,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烹饪哲学:"湘菜讲究'一菜一格,百菜百味',但核心是尊重食材。临武鸭天生适合做血鸭,因为它的鸭血细腻,鸭肉紧实,这就是大自然的馈赠。"
三、400万的豪赌:从厨师到店长的破局之路
2020年,在餐饮行业摸爬滚打近30年的唐用文做了个大胆决定——在惠州东平开一家以临武鸭为主打的湘菜馆,取名"鸭倒一切"。这个名字带着几分江湖气,却也暗藏野心:"我就是想让这只鸭子,征服所有爱吃湘菜的人。"
开店过程远比想象艰难。选址、装修、菜品研发,每个环节都亲力亲为。2000多平米的店面,光装修就花了180天,从湖南运来的老木料、定制的土陶餐具、墙上手绘的湘菜文化壁画,处处透着用心。最关键的是后厨设计,他特意将炒血鸭的灶台设在明档区:"让顾客看着鸭血下锅,看着师傅爆炒,这是看得见的放心。"
投资400万,相当于押上了半生积蓄。身边人劝他"风险太大",他却笑着说:"做了一辈子鸭子,总得有个地方让大家吃到最正宗的血鸭。"开业那天,店里挤满了湖南老乡,当第一盘血鸭端上桌,红亮的汤汁裹着鲜嫩鸭肉,鸭血吸饱了香料的精华,咬一口爆汁,瞬间征服了在场所有人。一位祖籍临武的食客当场落泪:"这就是小时候奶奶做的味道。"
四、一只血鸭的讲究:30秒成就的舌尖传奇
在"鸭倒一切"的后厨,每天清晨都能看到唐哥团队亲自挑选鸭子的身影。他坚持只用临武县散养的麻鸭,每只鸭子都要检查"勾嘴"特征和羽毛光泽:"羽毛油亮、嘴巴带勾的,才是正宗临武鸭,这样的鸭肉炒出来才有'回香'。"
说起镇店之宝永州血鸭,唐哥瞬间来了精神,现场演示起独家秘诀:"首先要热锅冷油,油温六成热时下姜片、蒜粒、小米辣爆香,鸭肉要带骨斩块,先炒至表皮微焦,再加入永州特色的山胡椒油去腥。关键在加鸭血的时机——汤汁要浓稠到起小泡,这时倒入新鲜鸭血,快速翻炒30秒,让每块鸭肉都裹上血酱,却不能让鸭血变老。"他指着锅里翻涌的红油:"你看,鸭血呈碎块但不烂,汤汁红亮但不浊,这就是火候的功夫。"
除了血鸭,另一道招牌鱼头王同样惊艳。直径30厘米的大鱼头来自水库活水养殖,胶质丰富的鱼脑搭配秘制酸菜,汤汁酸辣开胃,最后撒上一把葱花,香气直冲天灵盖。有食客开玩笑说:"这鱼头比 iPad 还大,够三个人抢着吃。"
最让唐哥自豪的,是店里的"捞汁文化"。每当血鸭快吃完时,服务员会贴心地端来一碗热汤:"精华都在汁里,泡饭能吃三碗。"不少老顾客养成了习惯:吃到最后总要留几块鸭肉,就为了拌着浓稠的汤汁,感受那一口鲜香在舌尖炸开的满足。
五、从厨房到餐桌:2000平米的湘菜江湖
走进"鸭倒一切"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挂满荣誉的展示墙:中国八大名鸭推荐餐厅、湘菜传承创新奖、惠州餐饮口碑榜TOP10……但唐哥最看重的,是墙上贴满的食客留言:"湖南老乡找到了家的味道""血鸭让我这个广东人爱上了湘菜""唐哥亲自教我炒鸭血,太值了"。
餐厅的装修风格充满湘南韵味,木质桌椅、青砖地面、屋檐下的辣椒串,处处透着烟火气。二楼的包间以湖南地名命名,"长沙、永州、岳阳、株洲、张家界、常德、衡阳"各湖南各地级市命名,每个包间都拥有当地的文化气息,仿佛把湖南的山水搬到了惠州。
最特别的是明档厨房,透明玻璃后,厨师们各司其职:有人专注斩鸭,刀刃起落间骨肉分离;有人掌控火候,铁锅翻飞时火星四溅;唐哥则经常站在最显眼的位置,亲自炒制血鸭,锅铲与铁锅碰撞的"滋滋"声,成了店里最动人的背景音乐。
如今的"鸭倒一切"的永州血鸭早已成为惠州湘菜的地标。每天饭点,门口总能看到排队的食客,有人从深圳开车专程来吃,有人带着外地朋友来体验正宗湘菜。唐用文却依然保持着老习惯:每天清晨到后厨检查食材,晚上闭店前巡视每一张餐桌,听听顾客的反馈。他常说:"做菜如做人,要实在。鸭子好不好,食材新不新鲜,顾客一吃就知道。"
唐用文大师2024年还接受了广东电视文化频道《发现地道》栏目的采访,并表述从学徒到行政总厨,从厨师到店长,他用半生光阴,把一只临武鸭做成了湘菜的名片,更在惠州这片土地上,筑起了一座属于湘菜人的江湖。同时,唐用文也作为惠州市湖南宁远商会监事长,担当了商会的内部管理与监督的重任。
如果你问,为什么唐哥的血鸭能征服这么多人?或许答案就在他常说的那句话里:"我只是把每只鸭子都当成第一个作品来做,用心了,味道自然就对了。"下次路过东平吉之岛旁时,不妨来鸭道一切湘菜,推门而入,尝一口那锅炒了31年的血鸭,听听唐哥和鸭子的故事——这世间最动人的滋味,从来都藏在日复一日的专注里。
责编:admin